热线:021-56056830,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热线:021-56056830,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通过扫描微电极法研究敏化处理奥氏体不锈钢(304ss)的局部腐蚀行为,并结合传统电化学方法及光学显微镜进行测试观察。结果表明,在10%FeC1,溶液未敏化处理(3o4ss-Ns)或550。C轻度敏化处——(304ss—S)的不锈钢倾向于发生点腐蚀,而650——C(304ss.S2)或750——C(304ss.S,)深度敏化处理不锈钢则倾向于发生晶间腐蚀。
不锈钢拥有强的耐蚀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及核工业设备。其奥氏体不锈钢主要材质。通常只有在500—800oC之间不锈钢才能被敏化,但实际上热处理不当或服役于特定的环境,不锈钢极易被敏化而发生晶间腐蚀。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报道关于敏化处理对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但大多传统的电化学方法不能得到其局部的腐蚀电化学信息。
本文采用自主研制的扫描微参比技术(SRET)/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联用系统并结合传统电化学方法,研究敏化温度对奥氏体不锈钢(304ss)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同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腐蚀状态的不锈钢表面形貌探讨不同温度敏化处理的不锈钢局部腐蚀。
1实验
1-1试剂与仪器
将304不锈钢片(规格为10mmxl0mmx3mm)敏化处理,温度分别为550、650及700oC恒温2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敏化处理不锈钢样品(标示304ss—S1、304ss.S2和304ss.S3)和未敏化处理不锈钢样品(标示304ss-NS)背面用导电胶与铜柱连接,环氧树脂封固于有机玻璃电极套中。只留一个工作电极正方形表面(面积为lcm2)。样品经150#、400#、600#、800#、1000#、1200#和1500#水磨砂纸逐级打磨,再用1Ixm、0.3Ixm A12O3粉抛光至镜面,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波清洗(10min),最后将样品吹干置于干燥器中备用。实验溶液均由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配制而成,室温测试(25±2oc)。
1.2实验方法
扫描微电极技术(SMET)是金属表面微区电位和电流密度分布以及表面化学物种分布的直接而有效的电化学测量方法。电极表面的微区电位分布反映金属/溶液界面的电场分布。指示金属表面二维方向微区电化学涪I生位点和活性大小,从而实现对电极表面活性点发展变化过程的无损实时原位跟踪。
扫描电化学测试系统系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扫描微电极/扫描隧道显微镜联用系统(SMET&STM)t81.扫描微电极为刻蚀Pt80Ir20合金探针。该探针不仅保留了Pt的高化学稳定性,又有良好的刚性。而且电位稳定、响应快速。三电极体系由微电极、铂片辅助电极、饱和甘汞参比电极(SCE)组成,文中电位均相对于参比电极电位。测试线性极化曲线(扫描范围相对开路电位+25mV,扫描速率0.17mV·1及循环伏安曲线(电位范围一0.6——0.5V,扫描速率为10mV·S-1)使用AutolabPGSTAT30电化学工作站。
这说明了敏化处理降低了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在550oC——750oC范围敏化处理温度越高,不锈钢耐蚀性能越差。这与微区电位分布测试结果较为一
致。
3结论
微区电位分布和光学显微测试表明在10%FeC1溶液未敏化处——(304ss—NS)或低温敏化处理(或304ss.S。)的不锈钢样品的局部腐蚀行为与高温度敏化处——(304ss.S:或304ss—S3)的样品有明显差异,前者主要发生点蚀,而后者主要为晶间腐蚀。高温敏化处理304不锈钢耐蚀性能下降。这归因于敏化处理导致不锈钢晶界处形成贫铬区。在侵蚀性溶液中优先发生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