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1-56056830,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热线:021-56056830,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2结果
2.1 N2O排放速率与累积排放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N2O排放速率随着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增加(图1-A)。在80%、95%WFPS条件下,各处理间土壤N2O排放速率在培养第2—4天出现排放高峰,并且其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1.46和3.30 mgN·kg-1·d-1,随后N2O排放速率逐渐降低。67%WFPS土壤N2O整体排放水平比较低(低于0.20 mgN·kg-1·d-1),在培养第1—2天出现较高的N2O排放量。高、中和低含水量土壤N2O加权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17、0.27和0.08 mgN·kg-1·d-1。其中,高、中含水量土壤在培养前7—10 d具有较高的N2O排放速率,之后排放速率较低且变化不大。低含水量各处理间N2O排放速率差异显著,且无C2H2处理>10%(V/V)C2H2处理>0.1%(V/V)C2H2处理(表1)。
整个培养周期,高、中和低含水量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1.06、4.77和1.48 mgN·kg-1,分别为培养初期总的无机氮含量的19.39%、4.39%和1.36%(NH+4-N+NO-3-N初始含量均为108.62 mgN·kg-1),这说明,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气态氮损失量增加;高、中含水量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比低含水量高13.23和2.22倍,高含水量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比中含水量高3.42倍。各水分处理间N2O累积排放量均达到显著水平(<0.01)。
各含水量土壤,无C2H2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均显著高于0.1%(V/V)C2H2处理(<0.01),这说明0.1%(V/V)C2H2处理有效抑制了硝化过程中的自养氨氧化过程;同时,10%(V/V)C2H2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均显著高于0.1%(V/V)C2H2处理(<0.01),这表明10%(V/V)C2H2处理有效抑制了N2O还原成N2的过程(表1)。
表1两种C2H2处理对土壤N2O排放速率及累积排放量的影响
CK:无C2H2处理;ER:N2O排放速率;CE:N2O累积排放量。为了方差分析准确性,保留了小数点后4位。同一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0.05)。下同
误差线表示标准误(n=3).下同
图1不同含水量土壤培养期N2O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
2.2土壤中无机氮NH+4-N和NO-3-N含量的变化
培养期间,土壤中NH+4-N和NO-3-N浓度变化说明了氮的转化过程。各处理土壤NH+4-N浓度大体上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中、低含水量处理,土壤NH+4-N浓度在培养开始后急剧下降,至培养第3天分别降低了95.54%和97.22%,之后稍有波动,但变化不大。高含水量处理NH+4-N浓度与另外两个处理相比下降缓慢,到培养第3和10天分别减少了49.85%和77.89%(图2-A)。
土壤NO-3-N含量在整个培养周期呈增加的趋势。中、低含水量处理,土壤中NO-3-N浓度从培养开始至第3天迅速升高,之后未出现明显变化。至培养第18天,高、中和低含水量处理NO-3-N浓度分别为80.66、101.54和100.03 mgN·kg-1(3个含水量NO-3-N初始含量均为6.29 mgN·kg-1),高含水量处理与中、低含水量处理间差异显著(=0.0086),中低含水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图2-B)。
2.3不同乙炔处理下反硝化产物N2O和N2O+N2的产生规律
N2O还原成N2的途径对于了解农业土壤中N2O消耗非常重要,并且这可能是一个考虑如何减缓N2O排放的方向。0.1%(V/V)C2H2抑制自养氨氧化作用,10%(V/V)C2H2抑制N2O还原成N2,同时抑制自养氨氧化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0.1%(V/V)C2H2和10%(V/V)C2H2处理组N2O排放通量来估测可能的反硝化产物(N2O+N2)排放量以及N2O/(N2O+N2)比率。培养期间,土壤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2O和(N2O+N2)加权平均排放通量,高含水量处理(分别为0.85和1.11 mgN·kg-1·d-1)显著高于中(分别为0.22和0.33 mgN·kg-1·d-1)、低含水量处理(分别为0.06和0.08 mg·N·kg-1·d-1),两个较低含水量处理间也均达显著水平(均为<0.0001;表1)。高、中和低含水量土壤N2O/(N2O+N2)比率分别为0.61、0.72和0.86,并且各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0.0001),这说明,在67%WFPS处理下,只有14%的N2O还原成了N2,大部分以N2O形式排放到了外界环境中(表1)。
图2不同含水量土壤培养期间NH+4-N(A)和NO-3-N(B)含量
2.4土壤N2O的同位素特征
N2O峰值一般出现在施肥后一周内。因此,以下探讨了培养第一周期间N2O同位素特征。N2O同位素特征值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显著(图3)。对于N2O的δ15Nbulk和δ18O,各含水量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0.0001)。高、低含水量处理的SP值显著高于中含水量(<0.0001)。所有处理下δ15Nbulk平均值均为负值,变化范围为从-43.95‰到-5.31‰,δ18O和SP平均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2.28‰—40.66‰以及10.30‰—21.58‰。土壤含水量对N2O同位素特征值影响利用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WFPS与δ15Nbulk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0.77,<0.0001),另外,其与δ18O和SP均无显著相关性;SP与δ15Nbulk呈显著正相关(=0.34,<0.01),与δ15Nbulk相比,SP与δ18O相关性更加显著(=0.56,<0.0001);δ15Nbulk和δ18O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0.61,<0.0001)。
土壤排放N2O的δ15Nbulk值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图3)。根据同位素分馏效应,添加NH+4会诱导土壤发生硝化作用,随着硝化作用进行,剩余底物会富集重同位素,导致NH+4的δ15N增加,这可能会促使N2O的δ15Nbulk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可能会使利用δ15Nbulk区分N2O产生途径复杂化。研究发现,3个含水量在无C2H2处理下N2O的δ15Nbulk在培养第一周均呈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54.78‰—3.62‰,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即施用尿素和铵态氮肥料后,N2O的δ15Nbulk通常会随着培养时间升高。δ15Nbulk加权平均值为高含水量(-42.93‰)<中含水量(-28.81‰)<低含水量(-4.07‰),且各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0.0001)。
图3不同含水量土壤培养第一周N2O同位素特征值(δ15Nbulk,δ18O和SP)
表2两种C2H2处理对土壤N2O同位素特征值(δ15Nbulk,δ18O,SP)的影响
2.5基于SP值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对土壤N2O排放的贡献率
不加C2H2各处理SP值在培养第一周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图3)。高、中和低含水量土壤N2O的SP加权平均值,不加C2H2处理下分别为20.70‰、10.26‰和21.07‰,这与之前纯培养研究相比,高于反硝化作用SP值(-10‰—0‰),低于硝化作用SP值(33‰—37‰),这说明在各含水量土壤中可能同时具有多个N2O产生途径。0.1%(V/V)C2H2处理下高、中和低含水量的SP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7.38‰、8.88‰和19.96‰,10%(V/V)C2H2处理下,高(15.71‰)、中(5.95‰)和低(18.67‰)含水量土壤N2O的SP加权平均值分别比0.1%(V/V)C2H2处理降低了10%、33%和6%。该结果表明,反硝化过程中可能发生N2O还原(表2)。低含水量处理的SP值在培养前两天均较低(分别为6.74‰和12.04‰),以反硝化作用为主,分别占N2O生成量的66.15%和56.36%;之后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中含水量土壤的SP值在培养第1—7天均较低(3.92‰—15.21‰),N2O主要由反硝化作用产生,由反硝化作用排放的N2O贡献率为40.90%—74.04%(表3);高含水量处理10%(V/V)C2H2的SP值在培养第一周比较高(7.61‰—21.11‰),而添加10%(V/V)C2H2处理会抑制自养氨氧化过程以及N2O还原成N2过程,故该处理不会因此出现较高的SP值,这说明可能发生了部分真菌反硝化作用。MAEDA等通过研究67种真菌发现其SP平均值为30‰±4.8‰(测得的SP值范围为15.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