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1-66110819,13564362870
Email:info@vizai.cn
热线:021-66110819,13564362870
Email:info@vizai.cn
你听说过微塑料吗?“微塑料”这个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2004年,并于2008年,学术界对“微塑料”进行了标准化界定: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称为微塑料,现如今微塑料已成为大气和环境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带来的潜在危险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微塑料在人体血液中首次被检测到
3月28日,科技日报报道(记者刘霞)称,最新一期的《国际环境杂志》上,来自荷兰的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因为血液在人的全身流通,并且将我们的器官连接起来,也可能就意味着,人体的器官已经受到微塑料的侵害,或者遍布了全身,这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本次研究抽取了22名身体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经过检测发现,有17名志愿者的血液中存在微塑料,占所有志愿者人数的近80%,这些微塑料的直径颗粒大于700纳米,志愿者血液中微塑料颗粒的总可计量浓度的平均值为1.6克/毫升。
在所有检测到的微塑料种类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被检测到最多的(所检测到的占在22名志愿者中占50%),其次分别是聚苯乙烯(PS 36%),聚乙烯(PE 23%)和聚甲基苯烯酸甲酯(PMMA 5%),另外还检测出了少量的聚丙烯(PP)。
图注:22个血样的塑料颗粒浓度按聚合物类型划分
甚至在有的志愿者的血液中检测到两三种类型的微塑料,血液样本中PET分析的最大浓度为2.4克/毫升,PS为4.8克/毫升,PE为7.1克/毫升。这些塑料材料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中,PET材料常用来制作水瓶、薄膜以及耐烘烤的食品容器等,同时,PET还常被应用到电子电器设备上,如各种电锅的把手、电气插座、开关等;PS一般用于汽车和某些机械设备的零部件;PE常用来制作薄膜制品,如管材、电线包裹、塑料袋等。
微塑料从何进入我们的身体?
呼吸作用:
由于微塑料的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在空气中可以进行长距离的传输,法国的研究学者Allen等就曾经对直径小于300微米和小于700微米的微塑料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微塑料颗粒可以传输的距离长达95千米,这也就意味着偏远工业区产生的微塑料会随气流传送到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区,因此,我们生活的周围也可能有微塑料的存在。
有科研人员就曾经在中国东莞的空气中检测到PE、PP、PS三种类型的微塑料,这些存在于空气中的微塑料由于颗粒直径微小,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进入到人体内,进而在人体的肺部沉积,由于微塑料不能被代谢掉,因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饮食:
首先,塑料材质的包装材料已经在食品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外卖的餐具盒、饮用水的塑料瓶、奶茶杯、袋泡茶叶等,值得一提的是,某些食品中也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例如啤酒、蜂蜜、食盐等,而在Mason S A等的一项研究中,分别从9个不同国家的19个不同地区,购买收集了11种不同品牌的瓶装水,令人头痛的结果是,93%的瓶装水都被微塑料所污染。
其次,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微塑料便可通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体造成侵染,研究已证实许多海洋生物会吸入微塑料在并在自身体内蓄积,而海洋是被微塑料污染严重的区域,一些海产品包括鱼类、贝类等都是人体摄入微塑料的大部分来源,研究发现某些底栖水生生物,如石斑鱼,对微塑料的富集能力更强,体内的微塑料浓度更高,而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表现在越往上走富集能力越强,可见,人类处于最危险的地位。
日常用品的接触:
首先,我们所穿的衣物以及一些废弃的纺织品受环境和微生物的影响,会释放出微塑料,而现如今被疫情肆虐下,一次性口罩、隔离防护服、一次性手套等等都会产生微塑料。而对纺织品的清洗则会最大程度地加重纺织微塑料的污染,一些洗涤剂的使用再加上机械的外力作用,会使得纤维塑料容易磨碎、脱落,造成微塑料的大量释放。
其次,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护肤品、化妆品等都可能含有微塑料,阿联酋学者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37种常见的面部护理产品中,有11种检测到有微塑料的存在,令人担忧的是,伊朗在一项关于微塑料暴露测试的实验中,在受试者的皮肤表面、毛发表面、甚至是唾液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可见,日常用品的使用是微塑料侵害人体健康的一大隐患。
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
如果人体摄入微塑料的话,颗粒较大的会被粘膜的纤毛隔离,并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不会进入人体,但颗粒小的微塑料就没如此幸运了,这些微塑料会残留在人体体内,对消化道造成磨损,影响消化道功能甚至会引发炎症,破坏肠道菌群的生存环境,菌群失调还可能会引发一些慢性疾病甚至诱发癌症,并且微塑料会侵染呼吸系统,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诱导呼吸炎症,调查还发现鼻塞、咽喉病等与空气中的微塑料有关。
图注: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
其次,国外研究者在对被微塑料侵染的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研究中发现,微塑料会使这些生物的大脑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这些生物出现了某些行为异常现象,证实了微塑料的神经毒性,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研究还发现,微塑料对免疫系统甚至是生殖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干扰,
有研究证明如果鱼体在微塑料的环境中暴露的时间过长,能够引起性腺发育迟缓,从而导致鱼体的繁殖能力下降,其幼鱼的成活率也较低。
结语
如今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对我们敲响了警钟,微塑料已经对我们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平时购物中,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少喝瓶装的饮用水和饮料,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餐具等,科学家也呼吁,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杜绝微塑料的污染,生产和使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
而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塑料制品,我们要做到最大程度的重复使用,不让这些塑料变成垃圾,对于废弃的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类,以便于回收再利用。
参考文献:
[1]Heather A.Leslie,Martin J.M.van Velzen,Sicco H.Brandsma,Dick Vethaak,Juan J.Garcia-Vallejo,Marja H.Lamoree,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22,107199,ISSN 0160-4120.
[2]张羽西,缪爱军.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概述[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56(05):729-736.DOI:10.13232/j.cnki.jnju.2020.05.012.
[36]Mason S A,Welch V G,Neratko J Synthetic polymer contamination in bottled water.Frontiers in Chemistry,2018,6:407.
[1]李明菊,李卓,白英龙,贾丽红,孙炜,潘国伟,闫灵均,杨佐森.微塑料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02):316-320.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2.02.036.
[1]明津法.纺织领域微塑料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OL].棉纺织技术:1-5[2022-03-3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32.TS.20220329.1109.006.html
[1]曹腾瑞,屈艾彬,郭会彩,刘学慧.微塑料毒性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1,42(01):107-111.
作者:Sunshine